昨天在开会(教育工作坊)之余有机会和一位教育前辈谈论我国教育问题。首先我告诉她,当我在Facebook贴上什么是教育,得到的都是很政治性的回答,比如没有平等的教育、你投他一票就可以得到奖学金等等。我当然知道这是政治现实。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畸形的教育现况却指不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教育要求什么,那么我们如何有一套坚实的理论来检验我们的教育现况?
她和我提到马斯洛理论说明人需要有理想,才会构建理想。这也是我最近反复思考的。马斯洛需求原理(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简称马斯洛原理,应该让我们思考的是人都有能力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而不是要满足了最低层次的才逐步实现上层的条件。
话说回来,我要求大家思考什么是教育,其实就是希望大家先要有一个教育的蓝本而不是现况的乱七八糟(书包过重、老师与学生没有快乐、分数至上主义、拜A主义、精英学校的问题、国家领袖低能问题等等)。首先我们知道教育是什么吗,然后我们才能够提出我们今天的教育出了什么大问题。如果我们说让教育回归教育到底是指什么?是否有人解读为教育与政治无关、只能让教育专家谈论教育与批评教育、是否家长、学生、老师只能服从教育指令?
所以我开宗明义就说了,知道(knowing)教育是什么是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教育的缺陷与问题到底出在哪,而且我们应该如何改革现有僵化的教育!
1996年联合国文教科组提出教育--财富隐藏其中。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Report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to UNESCO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996) stated at the very outset: “In confronting the many challenges that the future holds in store, humankind sees in education an indispensable asset in its attempt to attain the ideals of peace,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Unquestionably, education i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port states also that ‘Education is a human right and an essential tool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of e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eace. Non-discriminatory education benefits both girls and boys, and thus ultimately contributes to more eq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men and men. [...] Basic educa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attempting to attenuate the enormous disparities affecting many groups – women, rural populations, the urban poor, marginalized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illions of children not attending school and working. (p. 118)
The four pillars of education:
If it is to succeed in UNESCO’s tasks, education must be organized around four fundamental types of learning, which, throughout a person’s life, will be in a way the pillars of knowledge: learning to know, that is acquiring the instruments of understanding; learning to do, so as to be able to act creatively on one’s environment;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so as to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people in all human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to be, an essential progression which proceeds from the previous three. (p. 86)
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求知,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处,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一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做人,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 学会求知
- 学会做事
- 学会共处
- 学会做人
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必须反省做家长的做师长的做国家领袖的如何以身作则?如果我们这些领袖只会耍滑头、歪曲教育原理,不能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大搞种族主义是否已经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公民接受教育的保障与扼杀了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在一个高度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自立与自我实现的平台?
抛出了这样多的问题与教育理论,我想大家应该需要时间消化。我在此希望大家认真思考,我们的学习快乐吗?我们的教育快乐吗?
如果学习快乐,请问作为一个学生,你希望自己拿更多的A,还是能够学习贯彻联合国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教育快乐吗,还是有填不完的表格,影响你好好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学习计划?家长们认为补习比上课更重要吗,为什么课堂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掌握好学习,赶鸭子式的把孩子赶上一场又一场的补习是否已经违反了快乐学习的原理?那些牺牲学生的自然学习、快乐学习以为个人升官发财铺路的教育官员,是否于心有愧?那些制造很多作业簿与很重书包的商家与经济共犯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
5 条评论:
“为什么课堂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掌握学习内容?”
这是我把孩子送去上学之后想了很多年的问题,想到自己快气炸了。
maileng,
我个人浅见,课堂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掌握学习内容有几方面。
1.可能教育的方法缺乏生动与活力,只有死记硬背是,缺乏互动,学生不能吸收知识。
2.老师没有好的方法来关注,哪些学习与吸收能力比较慢的学生。我们开会的时候有一位教育专家点出,可以使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来让成绩好的学生领导其他同学。分组方式可以让学生都学习如何思想与解决问题,老师也容易发觉学生的学习问题所在。当老师发现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
3.学生缺乏自信,这些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开始受到鼓励然后渐进式地加大难度,让他们学习有乐趣有挑战而不是一下就给他们理解不了的概念。
可能还有其他,我想现在你可以做到的是第3点,给孩子制造一个有乐趣的学习环境,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祝你成功,欢迎继续分享。如果有问题我不能解决的,希望可以联络专家为你解答,谢谢。
3.
不瞒你说,我的小孩在A型华小上学,那种全柔州UPSR全A生数量排第一的华校。每一年级有四班精英班,差不多两百人左右。(至于会到那儿上学是因为靠近家里。)
可是还有远超过两百人的普通班,那些论分数比不上精英的怎么办?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小学生上到国中,听不懂老师的授课,连带恨死国语。小学时候掌握不好国语,是因为家长没有卯足劲给孩子补习吗?还是学校的不足?
关于您谈及的第三点,我想也是理论上常提及的方法。家里可以做到,但是学校还是做不到因材施教啊!意思是,没有时间等待,统一考试就来了,小孩永远追得满头大汗,考的是平均水准的试卷。他的成绩永远是贴地板,打击多大呢?这样的小孩可不是小众。这个统一考试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的?为谁服务?
关于第二点,实在也是很理想的方法。希望的是优异生有这个时间和胸襟帮助落后的同学。
当然他们的家长或校长也有这种胸怀才行。
maileng以下是一位资深老师给你的回复。
maileng,
你的处境,我身同感受。
小女曾经就读精英班,因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而被老师来扯辫子和刘海、拿铅笔敲打她的头等。直到一位同学看不过眼,告诉她的母亲:“那位同学很可怜,时常被老师......”
有一日该家长叫另一名人是我的家长传达她的关怀,担心孩子心里有阴影。
看,小孩尚且有恻隐之心!
其实之前我见过校方,表明不愿让孩子进精英班的意愿。无奈校方以为我“kiasu”,怕孩子在班上排名不好。
实际上我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不高,许多人都怀疑我是一名老师,怎可能对孩子的成绩如此放松。
我较看重的是孩子的品行。
其实若以真正的3M 制只来看,不可如此分班。一班里面应有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教师会进行分组。进行活动或练习时,赶得上的会去帮忙办不上的。
我个人反对精英班制度。在孩子很小时,我们就把孩子标签为“聪明”和“不聪明”的,对孩子弱小的心灵产生负面影响。
我的大儿子就是这个样子,当他的弟弟(我家老二)回来报告学校的动态时,他会酸溜溜的说:“当然啦,我们是什么班,哪有你们精英班那么好命!”
而老二那班,是顶呱呱的一班。孩子以身为该班学生而自豪,家长更是比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现在毕业了,家长还热心的搞聚会,企图唤醒孩子他们当年在学校时如何如何的厉害.......
回到你的问题,小学高年级是很多时候是以考试导向为主导,孩子可能在各科模拟试卷或UPSR考得很好,但是对知识的应用或离开考试范围的东西则欠奉。或许这是一些方面要求废除会考的原因之一吧!
比方说,老师教孩子背诵许多东西。“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许多搞教育的还搞不清这一点!
博主如此认真对待我的牢骚,实在感激。真要说声谢谢。有点好奇博主的背景,是不是在教育界?
也谢谢那位老师的协助。
我整理出几点:
孩子在精英班的家长,发展出贵族俱乐部的荣耀,连带孩子们也感受身份的殊荣,高人一等。好处是启发他们的动力,增强自信心;坏处是自小就“结帮派”,没有同理现实存在的多元层面。或许他们脑里的概念就是,谁叫他懒惰,自作自受!
最让我不安的其实是,孩子在七岁送进学堂到十二岁,他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技巧,罪魁祸首是我(家里)?孩子?还是学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