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9

反思1969与308与后308的政治关系

最近友人向我提问如何写论文关于308与后308的华人情绪如何影响投票走势。我个人相当敏感标签化了华人的情绪感受,特别不应该只研究华人单方面的情绪。我提醒他所谓华人的情绪其实也受着其他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是一般人研究华人的政治情绪都是在国阵里的马来政党,我觉得不但要加上研究民联里的马来思潮更应该扩大到研究公民社会对华社的正面与负面的政治影响力。


尊重历史,探索真相
另外我们谈到308的历史问题,我说许多人谈308就推算到烈火莫熄运动,我反而认为308效应应该追溯到1969年大选后的政治格局。我经常有这样的思想308的民主醒觉是还1969年的政治醒觉的债。如果浪漫一点说是308延续了1969年政治格局的新貌,同样是打破了执政党的2/3国会优势,并且政权相对和平地(如果没有霹雳州的政变与雪兰莪州的搅局,相信以后写历史的人必须分几个阶段书写这没完没了的政治变天闹剧)转移到在野党手里。

种族政治在亚洲抬头
现在我们经常被一些无厘头的政治小丑规劝,中选后不要庆祝,似乎要永远让庆祝胜选(如果有)的一方背负暴乱与动乱的责任。试想啊曼联夺得冠军后,难道不是全城轰动吗,难道足球迷都是很有秩序地排队,很有秩序地观战?如果有人扰乱就捉起来,如果有人不服赛果的就示威一下,发泄一下(不过如果太暴力威胁治安的要承担法律后果)。这里谈的是我们(从马来亚到马来西亚)的法制建立起来了吗?如果有刚正不阿的执法部队维持秩序(不是扰乱秩序),任何的乱子都不能以什么种族情绪或社会动乱为借口(就是不能让政治立场参与到执法机构里,执法单位应该不偏不倚地执法)。当然我相信这不是很容易,因为我们亚洲国家就容易以种族思维思考问题,这也是执政党能够“长治久安”的利器。为什么东方日本的自民党的内阁部长必须祭拜靖国神社?这问题就是种族情绪容易给他们加分(也应该思考对比为什么西方德国却对纳粹主义如此的敬而远之?),加上国家机器的操弄真是无坚不摧啊。想起希特勒的可怕就是因种族主义情绪作祟啊。另外种族情绪不但能够对执政党有利,另外也能用来打击反对党或反对联盟。只要贴上民族叛徒、叛国者、极端主义者等等标签就可以凝聚许多狂热的力量来围剿这些其实是民主主义者或是民权主义分子。

历史见证人能否提出结合性与前瞻性的政治论述?
所以要人民分辨出民主与民族/种族主义是需要更多能够坚持民主政治理想的从政者不屈不饶地献身教育、宣传与疏导。相信那些在69年或后69年仍然对理想政治持有坚持与认定的前辈肯定能够对现今政治格局一语道破。我相信这其中的落差只是对历史认知的定位解读。比如左派是否完全无用论或者是左派坚决不能走修正主义路线吗,等等大格局课题。


尊重历史、总结经验,走上科学与理性问政的道路
如果我们愿意把308的政治格局拉到1969年及后69年的政治格局对焦对比,相信要研究69年政治思潮的人们就必须更熟悉透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结构与公民意识等的探索分析。我们应该思考的至少有为什么在英国人大力支持的联盟(国阵前身)会在69年大选战役从一败涂地?至少吉他的马哈迪就被拉下马、还有许多州属政权摇摇欲坠。国阵或后联盟惯用的解释(废话及缺乏学术涵养的到底有多少)是反对党搞极端情绪,别忘了当时反对党是被大力镇压的。社阵也是因为重要领袖都深陷牢狱而不得不杯葛当年大选,但是人民还是对新兴反对党如行动党、人民进步党与民政党存于厚望,民政党一举拿下槟州,左倾的回教党也拿下了吉兰丹。行动党与人民进步党也从马华或联盟盟党中手中夺得不错的议席(根据报告各反对党加上回教党,联盟已经失去2/3国会议席--反對勢力獲得50.9%的得票率,第一次超越聯盟)所以后来才有建议行动党加入国阵的传闻。当然后来回教党被收编,槟城民政党加入国阵都不是只是为了政局稳定如此薄弱的政治说辞所能涵盖的为何背离政治理想或有其他政治手段的参杂其中?

若是诚实地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运动不是国阵的官方教科书所述那般苍白无力。我个人知识与能力有限只是一直坚持着真理必胜的 信念相信真实的历史不是可以为人们的意志所曲解及篡改的。如果我们能够挖掘真实历史与把其点面线串联起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探索鉴戒先辈走过的冤枉路或者是认识先 辈是否有更多是不以种族政治为问政反之以普世价值方略呢?以史鉴今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为什么公民运动经常被边缘化,要不是就被反着人民旗号的政治集团收编?

 参考资料: 
1969年大選回顧  首次直接參與 東馬聯盟遭重創
在民主与权威之间——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特点剖析
马哈迪炮打司令部 东姑黯然下台 敦拉萨被扶正

C-マンション

1 条评论:

thepplway求真 说...

不要鹦鹉学舌地把1969被513标签化了,那是大错特错的。:C :C :C

文字营的反思之为什么不博客

文字营的反思之为什么不博客        在今天资讯爆炸的时代里,集体讨论的太多,但是很快变就成过眼云烟,就如大数据时代人的思想行为越来越碎片化。今天无论是任何社交媒体最害怕的是无穷无尽的问候,各种形式的图片与caption。甚至一些比较严肃的社群已经发出警告,除了讨论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