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3

反思公民的公共参与

当《马来西亚独行者:在动荡时期的马哈迪》推出市场后,引起民间思考:“为什么本国人民没有人研究这关系到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这可能主要是没有人能够具体分析执政党高层结构里,如何操作国家资金的移动。不过从作者韦恩的揭露里,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如何结合经验,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举一反三地总结一些数据与材料来检验计划的金钱与国家方向何去何从。

相信相当多人对财政知识非常有限。但是却抓住一点,这些国家国库的金钱怎么减少了?应该如何追讨回来?怎么可以避免更多公共事务被局限在特定政治与经济领域里讨论?

公平检验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功与过
《528不剪之夜》有一个环节介绍我们如何研究禁书(banning book)的历史与数据的整理。让我学习到把数据归类然后分析趋势的方法。我以这样的方法向各位提出建议:

请列出国阵与民联/个别反对党自建国以来所有对国家政治、教育、经济、民主、人权及更多领域;然后分析、对比、与比较谁的破坏比较大?

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只是提出别人的不好,却不敢提出共同的比较,我想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公民应该关心公共课题,提高政治醒觉
很多人对所谓反对党没有信心认为他们只会打课题是因为这许多人受到传统媒体思想,把政治问责当娱乐新闻,看不到这些课题都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比如如果反贪污局是透明的,司法是公正的就不会让赵明福这样进去,躺着出来,也不会让失责的官员没有任何法律责任。为什么不报案,为什么不马上封锁现场,为什么验尸可以验错,为什么一个专业的医学专家(医生/验尸官/院长等)都有不同的结果?

就拿阿米奴拉昔命案来看,为什么警方不第一时间知道谁开的枪?如果纪律部队都没有纪律记录与纪律行动,公众对纪律部队的信心在哪?

这种种争议(critical)的案件其实牵涉的是人民的知情权与问责权的摆放。如果知情权我们没有了,但是推理、分析、探讨、问责是不是公民义务与责任?

政治讨论,共生命题
如果我们只是把政治课题,凡事关系到公众利益的课题交给议员或政党处理,那是相当不智的行为。只要当权者封锁了消息或把这些政治人物的权限压制起来,很多大课题就无法进行政治问责了。但是如果民间,公民的讨论成为一层一层的交流与反思,政治人物参与其中的思考、探讨、分析、分享最新发展的资讯与信息的传递。那么政治运动就可以因为许多关系到法制、人权、民主、教育、经济等等课题暴露的失责与违反公众利益而引起人民的广泛讨论与认知事情的性质与本质而归类。

这样当我们谈起赵明福命案,大家马上联想到的不是赵明福而是法治、反贪污委员会的公共责任、司法立场、政府的应对的诚意与决心、执法部队的专业水平等等。这样的反思能够让大家把阿米奴拉昔,古甘,林甘等等大案的性质串联成为公共利益与共生命题。

公民讨论与认知,成为“非谈不可”
人民的积极讨论,理性分析,公民认同是自我教育与群众运动的基础。政治运动并不限于要在街头或某个特定地点。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理性与良知结合,将政治问责凝聚成为反对党议员与在执政党内仍有良知的议员一起成为“非谈不可”的政治议会里的议程。

当人人都讨论,都质疑与分析问题的根源的时候,相关单位、政治人物与机构如何应对人民的质疑,将考验我们人民的公民醒觉。这就如美国总统选举的辩论上面,候选人除了要各自表述以外,必须正面回答一些观众的提问,如果公民意识不强,怎么可以问到核心问题;公众如何反问政治人物,他们所掩饰的问题?

当我们提出以上的公共关注的课题之后,我们怎么看待前主流媒体制作人,黄义忠与周泽南他们面对的新闻自我审查与政治干预的公共关系?我们怎么不把这两个人的遭遇看为“仅两个人的事”,而是标签为这是公共利益,人民的知情权,主流媒体为何缺乏为民请命的媒体道德与勇气这等等的公众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不要把公共责任抛给政治人物,将自己却置身度外!

没有评论:

文字营的反思之为什么不博客

文字营的反思之为什么不博客        在今天资讯爆炸的时代里,集体讨论的太多,但是很快变就成过眼云烟,就如大数据时代人的思想行为越来越碎片化。今天无论是任何社交媒体最害怕的是无穷无尽的问候,各种形式的图片与caption。甚至一些比较严肃的社群已经发出警告,除了讨论严肃...